新加坡个展

新加坡当代美术馆

2012.12.14 - 2013.01.14

蔡志松最为人熟知的作品莫过于系列作品《故国》—— 一组“低头”“弯腰”“屈膝”“下跪”姿势的秦俑造型的雕塑。在英雄色彩的雕塑造型上,呈现着一种英雄主义的悲观情绪,秦俑各种悲怆姿势的背后,则是蔡志松对于浩瀚历史的浓缩与概括。《故国》系列分为《风》《雅》《颂》3组,从技法上来看,蔡志松借鉴了古代工匠的雕塑语言,头发、发髻造型、面部表情、衣服和身体的贴铜片处理,均蕴含了秦、汉、北魏不同的精神气质,而现代制模工艺、肌理制作工艺和打磨工艺,又让作品构成了不同时空的工艺集合,因此无法单纯地将作品定义在任何一个时间和地点,只提供一种内在精神承载体的阅读方式。

  《故国》系列作品向世人展示后引起了广泛的谈论,先是在巴黎秋季艺术沙龙获奖,在全国美展获奖,而后又引起大众误读,在网络媒体惹出众多非议。但一切盛赞与争议都说明了《故国》的重要。它不仅仅是一件单纯意义上被观赏的雕塑作品,更上升到文化层面,成为一件被讨论、参与的文化现象。

  《故国》之后,蔡志松在北京艺美画廊举办了国内的首次个展《玫瑰·浮云》。不久前,又应新加坡当代美术馆(MACA)之邀,举办回顾展《三部曲——蔡志松艺术展》。

  《三部曲——蔡志松艺术展》是对艺术家3个系列的整体回顾,从探讨人性和历史的《故国》 系列,到《玫瑰》《浮云》系列,艺术家的沉静与悲怆情怀得以延续。对于3个系列作品,蔡志松认为:“《故国》系列是谈人性的,《玫瑰》谈爱情,《浮云》谈人生。”

  展览中,《玫瑰》作品以铅作为材质,浇灌出寓意爱情的花朵。蔡志松之所以选择沉闷、厚重质感的铅,在于铅具有不张扬但又特别炫丽的金属光泽。而“用这种材料表现玫瑰,跟真实的玫瑰有特别大的反差。作为艺术视觉语言角度来讲,这样做出来比较炫。”这恰好也是他对于爱情的解读之一,一如他在作品前言上所撰写的,爱情犹如这绽放的铅玫瑰,是掺了毒的美味,没有必要用珍贵的生命之吻去反复亲吻。他说,爱情像大自然中的花朵,无时无刻不上演着盛开与凋零,永不停息;就像我们的身体,从一出生就开始奔向死亡,犹如这铅玫瑰,总有一天会因保存不善而损毁,变成沉重的垃圾。维护的成本远远大于自身的价值。《玫瑰》仿佛是蔡志松抛给人们的一个灰色玩笑,“美丽”的铅玫瑰在蔡志松的诠释下,似乎只是一种虚幻的外在形式,一种原本虚无的幸福感,遮盖了生命的流逝,成为一种浅薄甚至荒唐。而感观之美、情色之美之下,则是他对于生命本质的把握,是他对于生命永恒主题的提醒。

  《浮云》则是此次展览的重头作品,其不仅仅是中国雕塑作品最高拍价的象征,更是蔡志松对于人生的某种诠释与表达。在蔡志松看来:“《浮云》系列主要阐述人生其实是一种聚合。世界的物质都是种聚合体,聚合本身其实没有自身的特性,而且它随时可以消散,遵循的是无常的法则。”而一般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并不如此,在理性主义下人们更习惯以逻辑关系来“换算”出世界的面貌,于是就会产生事与愿违,产生失望。因此,蔡志松更愿意将“无常”来作为理解世界的方式,如浮云一般,一种东方式的哲思。

  依此看,《浮云》所展现的并不仅仅是一件雕塑,而更像是一种观念的展示与传达。对此蔡志松却不以为然:“其实,观念艺术也不当代了,也是几十年前的东西了。一个艺术门类的局限性,往往也是它的长处,也是它的表现力所在。”而他更愿意把握某一门类的局限性,把它的局限性转化为表现力。“任何一个点都可以让人接近真理,这取决于个人的能力、智慧、心理、勇气和信心。雕塑自身所具有的表现力,足够我运用这个语言走向深处去”,蔡志松说。